广东省菜篮子工程信息网

——广东省菜篮子工程协会主办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 : 首页 > > 行业信息

【转载】推进佛手瓜地理标志保护 助力新丰“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28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丰县黄磜镇秋峒村近5000亩的“新丰佛手瓜”瓜棚漫山遍野、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是远近闻名的“佛手瓜村”。“一人一亩菜、楼房当年盖”的俚语在当地广泛流传,佛手瓜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致富瓜”,乡村产业一片兴旺发达。早在2000年,“回秋(茶)峒住别墅、到县城住洋房”就是秋峒、茶峒等佛手瓜种植农户的真实写照。勤劳的村民清晨时分纷纷从县城出发,回到山村的瓜棚下耕种,欢声笑语荡漾在绿色海洋上,车水马龙的运瓜车辆飞越崎岖的盘山公路,将此益智延寿瓜送到大湾区,远销香港。日落之前,人们又再驱车40多分钟,回到县城温馨的家!
        
        佛手瓜是一种葫芦科梨瓜属多年生(宿根)攀缘性草木植物,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1915年传入中国,因其瓜形如两掌合十、有佛教祝福之意,故广泛称为“佛手瓜”,1976年新丰县黄磜镇引进试种佛手瓜成功。新丰境内山峦起伏,形成众多高山中的小盆地,呈现典型的高寒山区气候,且种植田园土壤属于中性偏碱性,利用山泉水灌溉种植的“新丰佛手瓜”嫩绿多汁、清甜可口,富含硒、锌、钙、铁、维生素C等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故又被称为“益智长寿瓜”,于2010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种植面积最高峰超过2万亩,产品畅销于大湾区的广州、东莞、香港等地。


        
        然而,2015年之后每到5-11月份,佛手瓜藤蔓就会出现流胶、腐烂病症,并慢慢枯萎、死亡,导致种植农户大幅度减收甚至血本无归,种植面积逐年萎缩,锐减至今不足500亩。


        
        新丰县委县政府、县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佛手瓜“未知病害”问题,多年来遍寻‘良医’,势要攻克制约佛手瓜产业发展的瓶颈,千方百计重振这一富民产业。 
        
        2016年7月,广东省菜篮子工程协会前往秋峒村开展“广东省菜篮子基地”质量安全和技术需求调研时发现这一问题后,充分发挥产业、科技、人才资源集合平台的优势,在会长肖更生院士的带领下,组织植物病理、昆虫、微生物、土壤、植物营养、栽培等学科的科研人员开展科研联合攻关,并于2023年9月携手新丰县农业农村局正式启动“新丰佛手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经过长时期田间取样调查、室内培养观察的潜心研究,明确了新丰佛手瓜5-11月份枯萎、死亡的原因为疫病、瓜天牛、蠼螋、竹蜂等病虫害双重为害所致,而尤以瓜天牛、疫病危害为甚。


——南瓜瓜天牛为害佛手瓜症状与部位

        2023年7-9月,省菜篮子工程协会科研人员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深入瓜棚一线研究调研佛手瓜藤蔓流胶问题,在病株中采集到瓜类蛀茎幼虫。通过实验室培养、比对、鉴定,发现病株中幼虫为瓜天牛,其最大特征是鞘翅末端形状为钝圆、鞘翅上的白斑排列成基半部的半圆形和端半部的三角形点斑互相连接成短直线,形成愈斑形图案(此现象属于种内斑纹变异,还是属于不同的亚种,待今后研究),故而确定此害虫为南瓜瓜天牛。

        2024年9-12月,科研团队又在黄磜镇秋峒村及其周边村庄的南瓜、黄瓜种植园地采集到大量的同类幼虫,带回实验室分别培养成成虫后,通过比对确定为同种的南瓜瓜天牛。尤其是在南瓜藤蔓中,每一纤维化的茎节间均有一条虫龄不一的幼虫,说明南瓜瓜天牛在新丰县秋峒村附近已累积成一定规模的种群数量。

      经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瓜天牛属害虫为害葫芦科作物属于广东省内首次发现与报导。


——南瓜瓜天牛为害南瓜症状与部位

        南瓜瓜天牛主要在5-11月份以其幼虫蛀食佛手瓜根系。因此,往往在5月下旬发现纤维化藤蔓出现流胶症状时,其根系已被大量的幼虫蛀食、破坏掉了。受损的根系因无法吸收水分、营养导致佛手瓜苗在高温下呈现萎靡不振、“热蔫”现象,碰到高温多雨天气时致佛手瓜根系受泡而腐烂致使整株死亡。而在为害南瓜、黄瓜时则主要由幼虫蛀食瓜藤茎节并进入藤茎髓腔,随着虫龄的增长,不断蛀食瓜蔓木质部维管束而破坏输导组织,使南瓜、黄瓜长势减弱,出现黄化,甚至枯萎,从而影响商品瓜的成熟度、品相,并导致畸形瓜增多而减产减收。

——南瓜瓜天牛不同龄段的虫态

        根据大田的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南瓜瓜天牛迭代现象明显,成虫寿命长,成虫室内饲养部分已成活90天,现仍在饲养观察中。危害瓜类时幼虫、成虫“分工协作”性很强,且具有很强的“欺骗”性——成虫啃咬藤蔓表层溢流出胶原物质,凝固后呈现出类似“病害”的为害特征,误导人们往“病害”方向采取防治措施;而幼虫的为害过程是渐进式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低龄幼虫不易发现,出现为害症状、采取防治措施时为时已晚。此外,成虫具有长达10多分钟时长的明显假死现象,成虫虫体小、体色似枯叶颜色,往往在大田中难以发现成虫个体,从而给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

        而疫霉属真菌引起疫病则是新丰佛手瓜产业继续兴旺的第二个“拦路虎”。据初步研究,该致病疫霉在5月下旬-9月上旬多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流行速度快,具有病程短、再侵染发生频繁的特征,连续为害佛手瓜枝干、叶柄,幼果导致其溢缩而枯萎。从而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疫病为害佛手瓜症状与部位

        面对村民们“把佛手瓜救起来”的殷殷所托,省菜篮子工程协会深知责任大、担子重,不忘初心,继续攻坚克难破解佛手瓜病虫双重为害的难题,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振兴的新质生产力,保护好这一地理标志产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助力新丰县佛手瓜产业振兴和“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近期,省菜篮子工程协会将密切配合新丰县委、县政府,强化技术培训,提振种植户信心,为佛手瓜产业的振兴做好技术储备。同时,从改变种植户长期单施NPK复合肥的不良施肥习惯入手,采取施用生物有机肥、增施生石灰、种植绿肥和补充中微量元素等配方施肥措施办法,实施“有机培肥+中微量元素强化(+预防酸化)”的耕地土壤肥力提升技术方案,改善土壤微生物菌落结构,进一步提升土壤肥力,为佛手瓜健康生长培育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

        新丰佛手瓜产业重振已指日可待!

      (作者系广东省菜篮子工程协会林乃升;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陈伟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黄巧义)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24 广东省菜篮子工程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13826189129   邮箱:GDScailanzi@163.com  地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内(海珠校区,仲恺路)
主办单位:广东省菜篮子工程信息网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3052号   粤ICP备2022100421号    
点企科技 提供技术支持